分与合教学反思15篇
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,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,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,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与合教学反思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分与合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知识点是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。数的分与合教学,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,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,渗透加、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、减的基本计算方法,都是十分重要的。
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,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辨证的,是对立统一的。10的分与合中,教材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珠子为题材,让学生有序的涂色,把每串10颗珠子分成两部分,然后根据每种分法得出10的不同组成,并由一种说法联想到另一种说法。
与前面的教学内容相比,10的分与合提高了教学要求。首先,教材不出范例,让学生自己操作、探索、获取知识。其次,要求学生有序的进行10的分与合,并且要求通过一幅图想到两种说法。
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,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安排了“猜彩球”的游戏,通过游戏学生对猜彩球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接着把10颗珠子有次序的涂一涂,分一分让学生自己得出10的几种分与合。接着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、魔瓶、开火车、做小会计、找朋友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,让学生人人参与巩固所学知识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乐趣,增进学习的自信心。
10的分与合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寓学生的自主探索于数学活动之中。全课以猜彩球的游戏开始,让学生“抓一抓”“数一数”然后教师猜出抓了几个珠子,提出数学问题,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;在展开阶段,通过操作学具、涂画珠子的小组合作活动,自主的探索、发现10 的分与合,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、合作意识。这一阶段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,主动的构建知识结构。
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构成的,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地探索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,积累感性认识,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,达到理性的认识。
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得出10的组成的各种说法是本课的重点,有序的掌握“10的分与合”是本课的难点。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是本课的关键,因此巩固阶段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,采用凑十儿歌、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、对口令、开火车、找朋友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,让学生人人参与,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。
总结之后,又回到猜彩球的游戏,改由老师抓,学生猜,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乐趣,增进学习的自信心。
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,所以教学中,让学生自己动手、动脑、尝试体会,可以使学生在生动、活泼的学习中,培养思维的灵活性。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灵活的处理教材,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,收到的效果也将会更加精彩。
分与合教学反思2《6和7的分与合》教学反思上6和7的分与合,104完成作业本先让孩子根据学过的知识来说一说6和7的组成,6可以分成1和5,7可以分成2和5,学生都可以说出来,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数的组成。孩子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说出来,然后引导孩子发现6可以分成1和5,6可以分成5和1,6可以分成2和4,6可以分成4和2之间的关系,就是换了一下位置,接着总结出一共就3种分法,其他的方法只是换了一下位置,分出来的还是1和5 。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,并写出6的组成。接着两个同学一组进行拍手游戏巩固6的组成知识。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6的组成,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。在教学“7的组成”时,我又以动手实践的形式进行,每一个学生都爱动手,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,在教学中我采取“摆一摆”的形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边摆边写出7的组成。并通过对口令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7的组成的认识,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。7的组成我让学生先写出3种分法,然后再根据换一下位置又是另一种分法的思路来说出其他分法,强化学生的这种思路,对以后8,9,10的组成有很大帮助。潜移默化的传递类推思想和有序思考的思想。学生的好胜心、自尊心强,爱表现自己,所以作为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,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,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,增强勇气。如:在复习6、7的组成时,进行"夺红旗"比赛,先把学生分成两组,比赛写6、7的组成,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,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,引起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。
分与合教学反思3《分与合》教学反思《分与合》中主要是对4和5的合成进行教学。对于4和5的分与合的掌握,大多数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了,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分红花对4和5的分与合的合理性进行感性的理解,初步建立数感。让孩子们在练习中、活动中、游戏中记住分与合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。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,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,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。
因此,本节课我创设问题情境为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让学生动手把4个桃子分成两部分,体会分;接着,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,从数的分解体会4可以分成几和几;然后想想“几和几合成4”。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,是个渐进的过程,是重点,再让学生知道4可以分成1和3其实和4可以分成3和1是有内在联系的,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。在说完所有4的分与合之后,我引入了拍手游戏,让孩子在动手中思考,在说一说中加深记忆,孩子们玩得很开心!在教学5的分与合时,我还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,然后进行交流汇报。
通过知识的迁移,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,当学生说出5可以分成1和4时,让学生说成5还可以分成4和1,再推理出几和几合成5。接着让孩子自己试着用拍手游戏来说,并请孩子一个一个的展示,有节奏感的拍手游戏,让孩子学得津津有味,拍的动作也强化了孩子脑海中分解与合成的关系。
分与合教学反思4教学目标:
1、使学生掌握8、9的分解与组成,领悟规律。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。
2、经历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,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、合作交流的意识和问题意识。
3、体会分与合的思想,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,为以后加减法做孕妇。
教学重点: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得出8、9的分与合,并领悟规律。
教学难点:掌握并领悟8、9的分与合的规律。
教学用具:电脑课件、实物图片(8个苹果)、教科书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导入:
谁愿意当小老师,带着大家说说7的分与合?
二、创设情境,激发兴趣。
老师: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,老师带来了一些苹果 ……此处隐藏5612个字……和知识的积累。因此本节课开始检查一下大家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点,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演示6、7的分与合,同时也为本节课做好铺垫。
在复习的基础上,一起探究8的分与合。首先,拿出准备好的8个小圆片,按要求分一分,感受有序的思想,同时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感知数学活动。在学生边分边说的同时,记下分的结果,并及时强调,当8的分法结束以后,带领大家齐读一遍,以加强记忆。当探究完8的分与合后,让学生自主做一下想想做做数的分与合,巩固知识。接着启发学生9的分与合该如何思考,当学生思考到一定的程度,拿出准备好的9根小棒,请同学按照要求分一分,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,进一步调动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,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,完成学习任务。
最后,总结本节课的所有知识。本节课遗憾的是:学生之前是运用联想的方法,从5可以分成2和3,联想到5还可以分成3和2,现在运用按照次序的方法,有个别同学转不过来思维,容易做错;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,不能很好地调控他们;学生太小,语速稍快,他们可能有时没反应过来;应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,而不只是一小部分。
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考,多钻研,有所进步,让学生爱上数学。
分与合教学反思12《分与合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《1~5的认识和加减法》的内容,该知识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,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等活动中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。
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,并有以下收获:
1、《分与合》中主要是对4和5的合成进行教学。对于4和5的分与合的掌握,大多数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了,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分红花对“4和5的分与合的合理性”进行感性的理解,初步建立数感。所以在教学时,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体性,培养学生与人合作、交流的能力。而在强调有序思想时,我也是充分地尊重学生,把课堂交还给学生,请学生自己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4和5的分与合,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,自然渗透有序的思想方法。
2、在游戏中练习,寓教于乐。在课堂上,我通过“猜一猜”、“出卡片”等游戏,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“玩中学”的乐趣。在课的最后,我没有丢弃我的故事情景,继续利用虎妈妈过生日,请我的学生自己把小礼物(缺了叶片的向日葵)补完整送给虎妈妈,不仅及时巩固了今日所学,而且也使得整堂课前后连贯,一气呵成。
3、及时肯定、及时表扬。课堂上,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,我应充分地利用并及时写出来、及时肯定,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分与合。同时,对于那些动脑筋、发言积极的孩子,也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,增加孩子的自信心。
4、做到完全放手。4的分与合是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,相信有了4的基础,5的分与合对于学生应该不是一件难事。因此,我多给学生机会,把2、3的机会让给他们,让他们多说多练,淋漓尽致地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色彩。
然而,我还是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。
看到孩子们如此高的学习积极性,希望我能尽我所能,把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继续延续下去!
分与合教学反思13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,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与合,我想把知识讲得很细,便花了两节课的时间。
课前我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,自己准备了小棒、例题上的桃子和盘子、各色小圆片等,也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小圆片。
1、教学4的分与合时,让学生探索不同分法,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后,初步认识4可以分成几和几,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说说几和几合成4。
2、教学5的分与合时,让学生通过圆片探索不同分法,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。
3、整节课重视让学生多说。通过“大挑战”、“找朋友”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,记忆这些数的分与合。
学生对分与合已有一些认识(幼儿园学过),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,于是我便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我让他们按顺序记住这些分与合的式子。两节课结束,大部分学生能按顺序(三种)背4和5的分与合的式子,有的还特别快。个别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,需个别指导。
分与合教学反思14一年级的数学课,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想学、愿学,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玩的活动中,学习新知,所以课堂上不仅有教与学,还要有“玩”。这节课,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孩子“玩起来了”。
1、在新授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6、7的分与合。
在学习6的分与合时,我是这样教学的:先问学生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,可以怎样拿?然后带领学生用小棒有序地进行动手操作,并有次序地说说6的不同分法。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,我让学生模仿6的分与合自己动手分一分,填一填。经历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。
2、在练习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6、7的分与合。
在练习时,我先用手势带着学生边说边6、7的分与合,学生动口又动手,记忆效果非常好。然后进行对口令游戏,我把书上P33第三题的题目稍微的改变一下,不是单纯的说我出几,而是引导学生说完整:“我出2,你出几,2和几合成6?”学生回答:“你出2,我出4,2和4合成6。”先师生游戏,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游戏。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,个个学得兴趣盎然,不光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,而且6、7的分与合也得了巩固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略有遗憾地是,在学生自主探索7的分与合的时候,还是少部分学生,逮到一种摆法就写在书上,没有顺序可言。思考以后,我觉得这样修改是不是会好一些:找一个“有序”分的学生和“无序”分的学生,上台来,让他们背一背,看谁背的快!让他们在比较的过程中,得到“有序”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。
分与合教学反思15学生已经学习了6和7的分与和,在6和7的基础上再学习8和9的分与和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不再困难。整个课堂我主要安排了一下三部分:
1、引出8、9的分与合。
在教学8、9的分与合的过程中,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,第一次把8个方块进行操作。首先由老师向右移动一个,根据操作让学生说说8可以分与几和几?还可以想到些什么?通过学生交流,引导学生分别从分与合两个角度进行表达,并能通过一个分成推想出另一个分成。
第二次操作活动是把9个圆片来分一分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。
2、掌握8、9的分与合。
在引出8、9的分与合的基础上,组织学生读一读,然后根据教师的操作一起说一说,接着教师可以仅留下一些关键数字进行背一背,最后让学生独立背一背。
3、游戏——深入理解8、9的分与合。
在操作与记忆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练习,首先出示点子图,选择两张,使图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8(9),并让学生去读一读。然后让学生进行对口令游戏,并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8(9)。
应该来说,本节课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述是重点,也是难点。我把8和9的分与合放在一起让孩子们找规律的时候,很多孩子能很快说出规律,但是在真正应用的时候总是摸不清头脑,丢三落四写不全。今后应重点锻炼孩子利用规律来背知识。
文档为doc格式